诗寄友人
序 | 诗词名称 | 作者 | 热 |
---|---|---|---|
1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56 |
2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 53 |
3 | 送友人 | 李白 | 41 |
4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40 |
5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 39 |
6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37 |
7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 37 |
8 | 送东阳马生序 | 宋濂 | 36 |
9 | 赠汪伦 | 李白 | 33 |
10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 32 |
11 |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 30 |
12 |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 | 29 |
13 | 南浦别 | 白居易 | 28 |
14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王观 | 27 |
15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白 | 26 |
17 | 迢迢牵牛星 | 佚名 | 23 |
18 | 阳关曲·中秋月 | 苏轼 | 21 |
19 | 送别 | 王维 | 19 |
20 | 行行重行行 | 佚名 | 18 |
21 | 别董大·其一 | 高适 | 3 |
22 |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 陈与义 | 17 |
23 | 问刘十九 | 白居易 | 17 |
24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岑参 | 17 |
25 |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 16 |
26 | 送别 | 王之涣 | 16 |
27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高适 | 16 |
28 | 别云间 | 夏完淳 | 15 |
29 | 赠别·其二 | 杜牧 | 15 |
30 |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 夏竦 | 14 |
31 | 送别 | 王维 | 14 |
32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 | 14 |
33 | 客至 | 杜甫 | 13 |
34 | 送友人 | 薛涛 | 13 |
35 | 赠卫八处士 | 杜甫 | 13 |
36 | 鹧鸪天·送人 | 辛弃疾 | 12 |
37 | 江上 | 王安石 | 12 |
38 | 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 | 12 |
39 |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欧阳修 | 12 |
40 | 和董传留别 | 苏轼 | -1 |
41 | 送别诗 | 佚名 | 11 |
43 |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 李清照 | 11 |
44 |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 周紫芝 | 11 |
45 | 临江仙·送钱穆父 | 苏轼 | 11 |
46 | 于易水送人 | 骆宾王 | 11 |
47 | 赠范晔诗 | 陆凯 | 10 |
48 | 鹦鹉灭火 | 刘义庆 | 10 |
49 | 荀巨伯探病友 | 刘义庆 | 10 |
50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白居易 | 10 |
51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欧阳修 | 10 |
52 | 赠李白 | 杜甫 | 10 |
53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李贺 | 10 |
54 | 国风·邶风·燕燕 | 佚名 | 10 |
55 | 秋夜寄邱员外 | 韦应物 | 9 |
56 | 寄黄几复 | 黄庭坚 | 9 |
57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孟浩然 | 9 |
58 | 金缕曲二首 | 顾贞观 | 9 |
59 |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 释智朋 | 9 |
60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 | 9 |
61 | 别赋 | 江淹 | 9 |
62 |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 万俟咏 | 9 |
63 | 谢亭送别 | 许浑 | 8 |
64 | 八六子·倚危亭 | 秦观 | 8 |
65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 纳兰性德 | 8 |
66 |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 李清照 | 8 |
67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韩愈 | 8 |
68 | 柳枝词 | 郑文宝 | 8 |
69 | 劳劳亭 | 李白 | 8 |
70 | 新婚别 | 杜甫 | 8 |
71 | 送柴侍御 | 王昌龄 | 8 |
72 | 沙丘城下寄杜甫 | 李白 | 8 |
73 | 四块玉·别情 | 关汉卿 | 8 |
74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 | 8 |
75 | 油壁香车 | 晏殊 | 8 |
76 | 酬张少府 | 王维 | 8 |
77 | 踏莎行·候馆梅残 | 欧阳修 | 8 |
78 | 送魏二 | 王昌龄 | 8 |
79 | 送方外上人 | 刘长卿 | 8 |
80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李商隐 | 8 |
81 | 天末怀李白 | 杜甫 | 8 |
82 | 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 | 8 |
83 | 赠别·其一 | 杜牧 | 8 |
84 |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 韦庄 | 7 |
85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 苏轼 | 7 |
86 | 兰陵王·柳 | 周邦彦 | 7 |
87 |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 张元干 | 7 |
88 |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 吕本中 | 7 |
89 | 丹阳送韦参军 | 严维 | 7 |
90 |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 王国维 | 7 |
91 |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 辛弃疾 | 7 |
92 |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 刘著 | 7 |
93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裴迪 | 7 |
95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李清照 | 7 |
96 | 少年游·离多最是 | 晏几道 | 7 |
97 | 留别妻 | 苏武 | 7 |
98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刘长卿 | 7 |
99 |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 佚名 | 7 |
100 | 女冠子·四月十七 | 韦庄 | 7 |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南北朝)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唐)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宋)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诗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