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有名的10首诗

诗词名称 作者
1 春日 朱熹 42
2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24
3 劝学诗 朱熹 20
4 司马光好学 朱熹 15
5 读书要三到 朱熹 11
6 百丈山记 朱熹 6
7 秋月 朱熹 4
8 菩萨蛮(回文) 朱熹 4
9 偶题三首 朱熹 3
10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朱熹 2

诗词正文

1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拼音版 百度百科
2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拼音版
3

劝学诗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拼音版
4

司马光好学

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拼音版 百度百科
5

读书要三到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拼音版 百度百科
18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拼音版 百度百科
6

秋月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拼音版 百度百科
7

菩萨蛮(回文)

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拼音版
8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拼音版 百度百科
9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拼音版

朱熹的其他较有名的诗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水口行舟二首 鹧鸪天 九曲棹歌 水调歌头 观书有感·其二 和彭蠡月夜汎舟落星湖 见梅用攀字韵 次韵伯崇登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疏于此云 登祝融峰用择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