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咏史诗150首1~20

唐末诗人胡曾,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咏史”名集的诗人,撰有150首七绝,编为《咏史诗》一书,每首俱以地名为题,旨在评论古今得失,以议论为主,并非偶然感兴所作,亦不在乎词藻。

他的咏史诗是从唐末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的黑暗现实出发,藉历史事实来抒发自己感时纷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怀,关心、同情人民的痛苦的同时,又讽刺、批判统治者,寄托了渴望“中兴”的理想。

学者对其咏史诗的艺术价值方面评价不一,《四库存目提要》则评为“兴寄颇浅,格调亦卑”,总体而言文学地位不高。但另一方面,胡曾咏史诗正因不重词藻,故显得浅易通俗、明快流畅,风格质朴平易,且忠于史实、立论公允,因此自五代至明代,胡曾的咏史诗广泛流传。

诗词名称 作者
1 咏史诗·褒城 胡曾 1
2 咏史诗·博浪沙 胡曾 1
3 咏史诗·沙丘 胡曾 1
4 咏史诗·阿房宫 胡曾 1
5 咏史诗·赤壁 胡曾 2
6 咏史诗·乌江 胡曾 2
7 咏史诗·黄河 胡曾 2
8 咏史诗·汴水 胡曾 2
9 咏史诗·沙苑 胡曾 1
10 咏史诗·细腰宫 胡曾 1
11 咏史诗·垓下 胡曾 1
12 咏史诗·朝歌 胡曾 1
13 咏史诗·青门 胡曾 1
14 咏史诗·息城 胡曾 1
15 咏史诗·白帝城 胡曾 1
16 咏史诗·彭泽 胡曾 1
17 咏史诗·细柳营 胡曾 1
18 咏史诗·流沙 胡曾 1
19 咏史诗·玉门关 胡曾 1
20 咏史诗·汉中 胡曾 1

诗词原文

1

咏史诗·褒城

胡曾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拼音版
2

咏史诗·博浪沙

胡曾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

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

拼音版
3

咏史诗·沙丘

胡曾

年年游览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经。

堪笑沙丘才过处,銮舆风过鲍鱼腥。

拼音版
4

咏史诗·阿房宫

胡曾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拼音版
5

咏史诗·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拼音版
6

咏史诗·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拼音版
7

咏史诗·黄河

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拼音版
8

咏史诗·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拼音版
9

咏史诗·沙苑

胡曾

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裴回。

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拼音版
10

咏史诗·细腰宫

胡曾

楚王辛苦战无功,国破城荒霸业空。

唯有青春花上露,至今犹泣细腰宫。

拼音版
11

咏史诗·垓下

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拼音版
12

咏史诗·朝歌

胡曾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拼音版
13

咏史诗·青门

胡曾

汉皇提剑灭咸秦,亡国诸侯尽是臣。

唯有东陵守高节,青门甘作种瓜人。

拼音版
14

咏史诗·息城

胡曾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首春风一面花。

感旧不言长掩泪,只应翻恨有容华。

拼音版
15

咏史诗·白帝城

胡曾

蜀江一带向东倾,江上巍峨白帝城。

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

拼音版
16

咏史诗·彭泽

胡曾

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

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

拼音版
17

咏史诗·细柳营

胡曾

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

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拼音版
18

咏史诗·流沙

胡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老氏却思天竺住,便将徐甲去流沙。

拼音版
19

咏史诗·玉门关

胡曾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

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拼音版
20

咏史诗·汉中

胡曾

荆棘苍苍汉水湄,将坛烟草覆馀基。

适来投石空江上,犹似龙颜纳谏时。

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