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柳 宗 元
苞 枿 薱 矣 , 惟 根 之 蟠 。
弥 巴 蔽 荆 , 负 南 极 以 安 。
冃 我 旧 梁 氏 , 缉 绥 艰 难 。
江 汉 之 阻 , 都 邑 固 以 完 。
圣 人 作 , 神 武 用 。
有 臣 勇 智 , 奋 不 以 众 。
投 迹 死 地 , 谋 猷 纵 。
化 敌 为 家 , 虑 则 中 。
浩 浩 海 裔 , 不 威 而 同 。
系 缧 降 王 , 定 厥 功 。
澶 漫 万 里 , 宣 唐 风 。
蛮 夷 九 译 , 咸 来 从 。
凯 旋 金 奏 , 像 形 容 。
震 赫 万 国 , 罔 不 龚 。
(唐)柳宗元
苞枿薱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像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1]萧铣,后梁宣帝曾孙。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僭称皇帝,置百官,拥兵四十余万。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迁都江陵。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命赵郡王李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讨铣,十月,铣出降,囚送长安,斩于都市,年三十九。铣自初起,五年而灭。 [2]枿(niè 聂):树木经砍伐后重新生长的枝条,同“蘖”。薱(duì对):茂盛的样子。蟠:盘伏、屈曲的样子。 [3]冃(mào 冒):重复。 [4]圣人:指唐高祖李渊。作:起也。神武:神明威武。 [5]有臣:指河间王李孝恭。奋不以众:震惊(敌人)并不依靠人多势众。 [6]投迹:止步不前。谋猷(yóu 由):计谋。 [7]化敌为家:化敌为友也。虑:谋。中(zhòng 众):适合,符合,引申为成功,奏效。 [8]裔(yì 艺):边远的地方。同:统一。 [9]缧(léi 雷):捆绑犯人的大绳。厥:那。 [10]澶(dàn 旦)漫:宽而长,指面积方圆。 [11]九译:多次翻译,九,言其多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蛮夷(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通过重重翻译,都来顺从(大唐)。 [12]金奏:奏乐,击钟而奏乐。像形容:画像。李孝恭凯旋,高祖大悦,拜孝恭荆州大总管,使画工貌而视之。 [13]龚:通“恭”。
苞枿茂盛陡长,盘根错节使然。 遮蔽荆巴二州,萧铣南方称王。 延续宣帝香火,缉匪平乱艰难。 江汉天险阻隔,都城固若金汤。 高祖拍案而起,神武威风八面。 孝恭智勇过人,兵勇千可当万。 王师义无反顾,奇谋异略施展。 晓理化敌为友,建功调兵遣将。 海天浩瀚无际,统归大唐海疆。 萧铣束手待毙,孝恭功高如山。 多次向夷解释,执辔马后鞍前。 凯歌金声玉振,绘像孝恭总管。 高祖威震异域,莫不恭立示谦。
《唐铙歌鼓吹曲·苞枿》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六首。《苞枿》叙李孝恭和李靖征讨僭称皇帝的萧铣的战功,笔法与《泾水黄》和《奔鲸沛》两篇稍有不同。全诗可分三层:第一层写萧铣据有天险,“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在荆、巴一带称孤道寡,颇难对付。第二层叙唐高祖调兵遣将,挥师西南,剿灭萧铣的战功。高祖并未御驾亲征,但“圣人作,神武用”,昔日固若金汤的都邑,已不可恃,“浩浩海裔,不威而同”,可知王师之神勇。第三层叙蛮夷朝大唐的盛大场面,极为壮观。乃寓唐高祖恩威并施的感化政策,令万众欢呼,九洲归唐之意,对高祖的颂扬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与《晋阳武》、《兽之穷》、《战武牢》、《泾水黄》、《奔鲸沛》五首所不同的是:此篇句式变化多,全诗共106字,三言、四言、五言句均有,是为错落;第一层为an韵,二、三层为ong韵,层次分明,又一错落。故前人评此诗,曰“工峭中稍存古调,以错落胜。”盖指此诗意错落、句错落、韵错落也。
更多的了解作者?请参考柳宗元的著名诗词。
拼音有误?我来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