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行山-拼音版-于谦

全文拼音

 上 shàng 太 tài 行 háng 山 shān

(míng) 于  谦 qiān

 西  风 fēng 落 luò 日  草 cǎo 斑 bān 斑 bān

 云 yún 薄  秋 qiū 空 kōng 鸟 niǎo 独  还 huán

 两 liǎng 鬓 bìn 霜 shuāng 华 huā 千 qiān 里  客 

 马  蹄  又 yòu 上 shàng 太 tài 行 háng 山 shān

原文

上太行山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释

太行:太行山。此指山西境内的太行山。
斑斑:草色间杂。
霜华:形容如霜花一样花白。
千里客:作者自称。

白话译文

落日时分西风吹动草色间杂的劲草,气清云淡,秋空中飞鸟独还。
两鬓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

赏析

  这是一首行旅诗。
  “风落日草班班,云薄秋空鸟独还。”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西风”两字,既点明此时太行的季节,又突出作者身临太行山的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天空,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够凄清的。萧索凄清构成了诗人即景抒情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归鸟的描写颇有画龙点晴的妙用,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更是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作者自述生平。诗人自二十五岁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广,招抚川贵,巡按江西,三十三岁时巡抚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今自己已经鬓发花白;长年累月地远旅他乡、奔波道路,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乡岁月之久,距离之远,心中愁绪不断。然而,“忧国忘家。计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谦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诗人立马太行,雄视千里的英雄形象,感受到了他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辗转千里却生命不衰的烈士情怀。
  此诗以简淡的笔触,勾勒出西风落日的深秋,诗人孤身跋涉太行途中的心情。触景兴怀,孤鸟知还,顾盼自身,感从中来,不直写思想感情,也不刻意求工,而粗笔勾画,力求意态自然。它在写法上也颇具一格,看似景与情分写,其实一体连贯,承转自然,形成先抑后扬的感情波澜,读来别有一番顿挫之致。

作者

更多的了解作者?请参考于谦的著名诗词


拼音有误?我来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