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易 寿 崧
戍 楼 几 处 挂 斜 阳 ,
萧 飒 风 生 夏 月 凉 。
数 点 牛 羊 归 欲 暮 ,
两 三 户 口 即 成 庄 。
远 山 忽 起 边 云 黑 ,
中 夜 愁 看 塞 月 黄 。
倦 客 犹 然 兴 不 浅 ,
残 书 细 读 倚 胡 床 。
(清)易寿崧
戍楼几处挂斜阳,萧飒风生夏月凉。
数点牛羊归欲暮,两三户口即成庄。
远山忽起边云黑,中夜愁看塞月黄。
倦客犹然兴不浅,残书细读倚胡床。
关于库车的诗本不多见,这是其中比较好的一首。在那时烽烟久已停息,戍楼成了点缀在天边的景致,黄昏总要刮起簌簌凉风,那是对白天炎热的“补偿”。野外的牛羊没有人放牧,但日落归圈是它们自愿的选择。而村庄呢?村庄就是“三家村”,这其实是自从《击壤歌》②流传开来,就出现的格局。“月黄”,指月亮出现了“镶边”,那预示着即将变天,也许一场席卷大地的沙尘暴即将来临。但是——但是丝路旅人已经不在乎还要走多少路途,每天能秉烛夜读,是仅有的乐趣,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也不愿放弃。
拼音有误?我来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