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九首-拼音版-刘禹锡

全文拼音

 杨 yáng 柳 liǔ 枝 zhī 词  九 jiǔ 首 shǒu

(táng) 刘 liú 禹  锡 

         塞 sài 北 běi 梅 méi 花 huā 羌 qiāng 笛  吹 chuī  淮 huái 南 nán 桂 guì 树 shù 小 xiǎo 山 shān 词   请 qǐng 君 jūn 莫  奏 zòu 前 qián 朝 cháo 曲   听 tīng 唱 chàng 新 xīn 翻 fān 杨 yáng 柳 liǔ 枝 zhī

         南 nán 陌  东 dōng 城 chéng 春 chūn 早 zǎo 时 shí  相 xiāng 逢 féng 何  处 chù 不  依  依   桃 táo 红 hóng 李  白 bái 皆 jiē 夸 kuā 好 hǎo  须  得  垂 chuí 杨 yáng 相 xiāng 发  挥 huī

         凤 fèng 阙 què 轻 qīng 遮 zhē 翡 fěi 翠 cuì 帏 wéi  龙 lóng 池 chí 遥 yáo 望 wàng 麴  尘 chén 丝   御  沟 gōu 春 chūn 水 shuǐ 相 xiāng 晖 huī 映 yìng  狂 kuáng 杀 shā 长 cháng 安 ān 少 shào 年 nián 儿 ér

         金 jīn 谷  园 yuán 中 zhōng 莺 yīng 乱 luàn 飞 fēi  铜 tóng 驼 tuó 陌  上 shàng 好 hǎo 风 fēng 吹 chuī  城 chéng 东 dōng 桃 táo 李  须  臾  尽 jìn  争 zhēng 似  垂 chuí 杨 yáng 无  限 xiàn 时 shí

         花 huā 萼 è 楼 lóu 前 qián 初 chū 种 zhòng 时 shí  美 měi 人 rén 楼 lóu 上 shàng 斗 dòu 腰 yāo 支 zhī  如  今 jīn 抛 pāo 掷 zhì 长 cháng 街 jiē 里   露  叶  如  啼  欲  恨 hèn 谁 shuí

         炀 yáng 帝  行 xíng 宫 gōng 汴 biàn 水 shuǐ 滨 bīn  数 shù 株 zhū 残 cán 柳 liǔ 不  胜 shèng 春 chūn  晚 wǎn 来 lái 风 fēng 起  花 huā 如  雪 xuě  飞 fēi 入  宫 gōng 墙 qiáng 不  见 jiàn 人 rén

         御  陌  青 qīng 门 mén 拂  地  垂 chuí  千 qiān 条 tiáo 金 jīn 缕  万 wàn 条 tiáo 丝   如  今 jīn 绾 wǎn 作 zuò 同 tóng 心 xīn 结 jié  将 jiāng 赠 zèng 行 xíng 人 rén 知 zhī 不  知 zhī

         城 chéng 外 wài 春 chūn 风 fēng 吹 chuī 酒 jiǔ 旗   行 xíng 人 rén 挥 huī 袂 mèi 日  西  时 shí  长 cháng 安 ān 陌  上 shàng 无  穷 qióng 树 shù  唯 wéi 有 yǒu 垂 chuí 杨 yáng 绾 wǎn 别 bié 离 

         轻 qīng 盈 yíng 袅 niǎo 娜 nuó 占 zhàn 年 nián 华 huá  舞  榭 xiè 妆 zhuāng 楼 lóu 处 chù 处 chù 遮 zhē  春 chūn 尽 jìn 絮  飞 fēi 留 liú 不  得   随 suí 风 fēng 好 hǎo 去  落 luò 谁 shuí 家 jiā

* 注音校对中...

原文

杨柳枝词九首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注释

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唱和,亦七言绝句。
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
龙墀(chí):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池”。麴(qū)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
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
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御陌:都城的街道。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绾:旋绕打结。
挥袂(mèi):挥手告别。日西时:黄昏。
唯有:只有。绾:系念,挂念。一作“管”。
袅娜:柔软细长貌。
絮花:一作“絮飞”。

白话译文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
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背景

  《杨柳枝词九首》当为刘禹锡晚年所作。旧说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六年至八年(832~834年)在苏州时所作。然据诗意,皆言长安、洛阳风物,恐非苏州之作。这组诗的风格已不似在湘沅、巴渝时期所作《踏歌词》、《竹枝词》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了。

赏析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作者

更多的了解作者?请参考刘禹锡的著名诗词


拼音有误?我来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