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闺思二首-拼音版-张仲素

全文拼音

 秋 qiū 闺 guī 思  二 èr 首 shǒu

(táng) 张 zhāng 仲 zhòng 素 

 碧  窗 chuāng 斜 xié 月 yuè 蔼 ǎi 深 shēn 晖 huī

 愁 chóu 听 tīng 寒 hán 螀 jiāng 泪 lèi 湿 shī 衣 

 梦 mèng 里  分 fēn 明 míng 见 jiàn 关 guān 塞 sài

 不  知 zhī 何  路  向 xiàng 金 jīn 微 wēi

 秋 qiū 天 tiān 一  夜  静 jìng 无  云 yún

 断 duàn 续  鸿 hóng 声 shēng 到 dào 晓 xiǎo 闻 wén

 欲  寄  征 zhēng 衣  问 wèn 消 xiāo 息 

 居  延 yán 城 chéng 外 wài 又 yòu 移  军 jūn

原文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百度百科

注释

蔼:古同“霭”,云气。
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
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

白话译文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背景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用字特点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
  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
  如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拼音有误?我来纠错